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以自学方式学习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97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作品有“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光之教会”等 [1] 。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中文名:安藤忠雄
外文名:Tadao Ando
国 籍:日本
出生地:大阪
出生日期:1941年9月13日
代表作品《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等

人物履历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出生于日本大阪。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Tadao Ando Architecture&Associates)。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户?北野町、大阪心斋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1987年 –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1988年 –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89年 – 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1995年 – 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1997年 – 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2003年 –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2005年 –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2011年 – 担任东南大学的客座教授。安藤忠雄安藤忠雄,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如今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通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和咖啡厅的室内设计。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年少时家境贫困,童年在木工作坊度过。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爱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 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安藤忠雄自学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1980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神户北野、大阪心斋桥)的商业建筑设计,1990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之后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建筑。但也有人认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筑特有的魅力。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赠予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建筑理念
东西方的融合安藤忠雄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封闭-开放的都市观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安藤忠雄 [2]在Time’s之后,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他针对大阪市区里一栋历史建筑物(中央公会堂)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他提出都市核urban Egg与地层空间space Strata的构想,在历史建筑物的内部嵌入蛋型的市民剧场,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广场的连结,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空间。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已经不同于以往封闭的态度,他采取了“嵌入”与“挖空”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在组织建筑群体上,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建筑构成三要素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经典语录
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光和风1.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2.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3.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4.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以此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安藤忠雄作品——住吉的长屋(1976)5.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空间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个体意识的印记1.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2.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3.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4.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5.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力场1.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是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2.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的创造。3.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4.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5.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墙的意愿1.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社区的预先关注。2.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然而,这种引诱应该被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在。3.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4.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5.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准器。纯质的层叠的风景1.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2.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空间。3.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4.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5.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这并不单纯是局部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这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主要成就
建筑作品 | 设计时间 | 备注信息 |
上海新华书店新门店 [3] | 2020年 | 中国上海 |
和美术馆 [4] | 2016年 | 中国广东顺德 |
上海震旦博物馆 [5] | 2012年 | 中国上海 |
亚洲国际美术馆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 2004至2012年2008年 | 中国台湾中国上海 |
富岛邸 | 1973年 | 日本大阪府 |
住吉的长屋 | 1976年 | 大阪府 |
小筱邸 | 1981年 | 兵库县芦屋市 |
六甲集合住宅 | 1983年 | 京都府 |
The Times I | 1983年 | 京都府 |
Festival | 1984年 | 冲绳县 |
六甲教会 | 1986年 | 兵库县 |
城户崎邸 | 1986年 | 东京都 |
主要作品 1976 住吉的长屋,大阪市住吉区 1981 小筱宅,兵库县芦屋市 198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兵库县神户市 1984 Time’sⅠ,京都府 1989 光的教会,大阪府茨木市 1991 姬路文学馆,兵库县姬路市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兵库县东浦市 1992 1992年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贝乐思之家,香川县直岛芝加哥美术馆日本屏风展廊,美国 199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Ⅱ,兵库县神户市 1994 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大阪府河南町三得利博物馆,日本大阪府 1995 UNESCO冥想空间,法国巴黎 | 1997 芝加哥的住宅,美国1998 TOTO研究会馆,兵库县津名郡织田广喜博物馆,滋贺县日野町1999 六甲的集合住宅Ⅲ,兵库县神户市2000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东浦市南岳山光明寺,爱媛县西条市贝纳通传媒研究及发展中心,意大利特莱维索2001 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特尔洛?阿玛尼,意大利米兰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大阪狭山市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大阪东大阪市2002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兵库县神户市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曼彻斯特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沃斯堡2003 野间自由幼儿园,静冈县伊东市4×4住宅,兵库县神户市2004 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德国诺伊斯东京涩谷区画册美术馆,福岛县岩城町 |
主要著作 | |
中文著作 《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宫》- 李清志着,2007/04,大块文化(ISBN 978-986-7059-74-1) 《建筑桂冠─普立兹克建筑大师》- 施植明、黄健敏著,2005/09,木马文化(ISBN 986-7475-67-4) 《嬉游城市光影间:欧洲六国建筑之旅》- 谢国钟著,2005/06,木马文化(ISBN 986-7475-51-8) 《建筑大师谈建筑大师》- 苏珊嬠雷著,2005/08,木马文化(ISBN 986-7475-58-5) 《都市地球学:日本三大建筑家的都市论集》- 原广司、槙文彦、黑川纪章著,2004/11,田园城市(ISBN 986-7705-55-6) 《建筑家的20岁年代》-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2003/09,田园城市(ISBN 986-7705-18-1) 《日本建筑奇想与异人观察》- 李清志着,2003/01,田园城市(ISBN 957-0406-91-7) 《设计的未来考古学》- 商品学研究会编著,2003/01,田园城市(ISBN 957-0406-86-0) 《阅读安藤忠雄-建筑创作作品论述》- 王建国著,2000/08,田园城市(ISBN 957-8440-97-9)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 安藤忠雄著,2002/05,田园城市(ISBN 957-0406-60-7),译自 《安藤忠雄の都市彷徨》 《安藤忠雄论建筑》 – 安藤忠雄著,2003/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5370-4),译自 《建筑を语る》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 安藤忠雄著,2005/0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7068-8),译自 《连戦连败》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谈建筑》 – 安藤忠雄著,2009/04,如果出版社(ISBN 978-986-6702-31-0),译自《建筑に梦をみた》 《建筑家安藤忠雄》 – 安藤忠雄著,2009/10,商周出版(ISBN 986-6369-35-8),译自 《建筑家 安藤忠雄》 | |
日文著作 《360映像で见る现代建筑 安藤忠雄》(360度看现代建筑)- 日経BP出版センター 《连戦连败》(屡战屡败)- 安藤忠雄著,2001/09/03,东京大学出版会 《建筑家という生き方―27人が语る仕事とこだわり》(建筑家的生存方式―27人谈论工作和感想)- 安藤忠雄著,日経アーキテクチュア,2001/08,日経BP社 《安藤忠雄》- Philip Jodidio著,2001/06,TASCHEN JAPAN《大工道具から世界が见える―建筑民俗蘰史そして文化》(从木工用具看世界―建筑民俗蘰史以及文化)- 西和夫著,2001/04,五月书房 《旅―インドトルコ冲縄》(旅行―印度、土耳古、冲绳)- 安藤忠雄著,2001/03,星云社 《安藤忠雄の美术馆娰枫虲》(安藤忠雄的美术馆、博物馆)- 2001/02,美术出版社 《光の教会―安藤忠雄の现场》(光的教会―安藤忠雄的现场)- 平松刚著,2000/12,建筑资料研究社 《淡路梦舞台―千年庭园の记录》(淡路梦舞台―千年庭园的记录)- 安藤忠雄著,2000/05,新建筑社 《建筑を语る》(话说建筑)- 安藤忠雄著,1999/06,东京大学出版会 《建筑家たちの20代》(建筑家们的20岁年代)-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著,1999/04,TOTO出版 《直岛コンテンポラリーアートミュージアム》(直岛现代美术馆)- 安藤忠雄、三宅理一著,1996/09,鹿岛出版会 《アンドウ―安藤忠雄建筑家の発想と仕事》(UNDOU―安藤忠雄建筑家的思考和工作)- 松叶一清著,1996/09,讲谈社 《家》- 安藤忠雄著,1996/07,住まいの図书馆出版局 《现代デザインを学ぶ人のために》(现代学习设计的人的理由)- 嶋田厚著,1996/06,世界思想社 《安藤忠雄の梦构想―震灾复兴と大阪湾ベイエリアプロジェクト》(安藤忠雄的梦构想―震灾复原与大阪湾区域计划)- 安藤忠雄著,1995/10,朝日新闻社 《サントリーミュージアム天保山》(天保山三得利博物馆)- 安藤忠雄、三宅理一著,1995/10,鹿岛出版会 《壁の探究―安藤忠雄论》(壁的研究―安藤忠雄论)- 古山正雄著,1994/11,鹿岛出版会 《安藤忠雄ディテール集》(安藤忠雄建筑制图集)- 安藤忠雄、二川幸夫著,1994/07,A.D.A.Edita Tokyo 《安藤忠雄3》- 安藤忠雄著,SD编集部,1993/11,鹿岛出版会 《安藤忠雄の都市彷徨》(安藤忠雄的都市焦虑)- 安藤忠雄著,1992/05,マガジンハウス 《安藤忠雄(1981‐1989)》- SD编辑部,1990/12,鹿岛出版会 《安藤忠雄―挑発する箱》(安藤忠雄―煽动挑拨的箱子)- 日本の建筑家编集部著,1986/01,丸善 《交感スルデザイン》- 安藤忠雄著,1985/09,六耀 《安藤忠雄のディテール―原図集 六甲の集合住宅估吉の长屋》(安藤忠雄建筑制图集 六甲的集合住宅、住吉的长屋)- 安藤忠雄著,1984/01,彰国社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著,SD编集部,1982/03,鹿岛出版会 |
个人获奖
1979年 – 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长屋)1983年 – 日本文化设计赏(六甲集合住宅)1985年 – 芬兰建筑师协会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奖1986年 – 艺术选奖文部大臣赏新人赏(中山邸)1985年 – 每日设计赏1987年 – 每日艺术赏(六甲教会)1988年 – 第13回吉田五十八赏(城户崎邸)1989年 – 法国建筑学院奖赏1990年 – 大阪艺术赏1991年 – 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纪念奖1992年 – 第1届卡尔斯伯格(Carlsberg)建筑奖(丹麦)1993年 – 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RIBA)荣誉会员、日本艺术院赏1994年 – 第26回日本艺术大赏(大阪飞鸟博物馆)1994年 – 年度朝日赏、第7回国际设计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骑士级)1995年 – 年普利兹克奖、日本文化设计奖(六甲集合住宅)1996年 – 第8回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第1届国际教会建筑奖1997年 – 德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章、第4回大阪吉瓦尼斯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提升至军官级)2002年 – 美国建筑师联盟金牌(AIA金牌)、京都赏思想?艺术部门受赏2005年 – 国际建筑师联盟金牌(UIA金牌)
展览会
1978 美国10个城市巡回展1979 受匈牙利建筑师协会邀请举办个展1991 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个展1993 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个展伦敦皇家建筑师协会举办个展1994 马德里、巴塞罗那举办个展1994-1995 意大利维琴察举办个展1996 第六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参展1998 韩国汉城国立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个展1999 柏林Aedes Est展廊举办个展1999-2000 芝加哥、匹兹堡、多伦多各届普立兹克建筑学奖获奖者展览会参展洛杉矶现代美术馆举办的“20世纪建筑展”参展2000-2005 世界巡回展“世界美术馆展”参展2001 圣路易斯美术馆举办个展2002 第8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参展2002-2003 克拉克美术馆举办个展
世界影响
安藤忠雄安藤为一自学成功的建筑师,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也无得自任何大师的传授,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而获得启发,直到今天他仍持续而不间断。安藤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置身于罗马万神庙之中。安藤曾说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空间。当建筑以其简洁的几何排列,被从穹顶中央一个直径为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这个建筑的空间才真正地存在。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中介体才能获得,真正能打动我的,就是这种建筑的力量。”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安藤亦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著名大学建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词条图册